专题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专题报道 》 2016李韶计划

李韶计划感想——袁雅宁

 学到了什么?

    为期一个月的李韶计划已经结束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内,我先后经历了军训、托福、选课的洗礼,到现在,这个暑期计划中的零零碎碎,对于我来说已经像是几年前发生的事情了。然而,正是因此,我更认为,仍留存在我脑海中的这些记忆,才是2016李韶暑期计划带给我的真正的收获。

    在我看来,李韶暑期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提供交流的平台,它总体上说并不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项目。因此,我得到的收获,也不主要是知识的积累。我相信,通过这一个月的交流走访,我对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态度都发生了些许转变。

    下面,我选取我在计划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来表明李韶计划是怎样加深了我对理解自信严谨的理解。

理解

1、接受不同于己的行为方式。

    我作为一个在北大生活了一年的同学,虽然对于自身能力不行,需要像他人学习这件事情意识得很清楚,但一旦上升到集体性行为,就总有一些你们应该向我们看齐的想法在。

    于是,初到香港的我,真的是非常不适应。应当来说,香港同学和北京同学的生活、学习、交往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到香港后的三四天,我们小组天天凌晨还漫无目的地游荡在香港的街道上,不管不顾十一点半的门禁;讲座的时候比赛看谁没有睡着;平常在一起活动的时候似乎也不聊什么有营养的话题,反而是做了过多无厘头的社交游戏……那几天,我真是感觉要疯了,因为从小到大,我还没有哪些天是如此低效地度过的。当时,我认为他们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

    后来,在导师课上的时候,我们的导师问我们最近都学到了些什么。令我惊讶的是,我的组员竟然一个个都能侃侃而谈。我逐渐明白了,他们其实在长时间的共同活动中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将这些与讲座主题结合,得出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忽略周边人的存在,去纠结于讲座上的每一个细节。而我想,他们得出的这些思考,也正是李韶计划最需要的。

    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优点。新方式已经送到手边,我就得试。于是到后来,尽管我还是确实无法像我的其它组员一样玩儿得开,但也开始认真玩儿了。尽管我还是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但不得不承认,我在这之中也有收获。听一听大家的故事,不仅能增深我对组员的情谊,更能让我更好地理解香港这个城市。

    这真是于我而言很独特的体验。

2、各种文化是可以共同繁荣的。

    之前,提到各种文化四个字,最先蹦到我脑子里的绝对是各种差异和冲突。然而,在新加坡,人们提到各种文化,却都是满脸幸福与自豪。

    新加坡能成为一个多钟亚洲文化共同繁荣的地方,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孜孜不倦的追求。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公共场所的所有标识都会写上四种翻译,所以每一个标识牌都很大;小孩子们的母语都是英语,然后根据祖籍,政府强制修外语,比如华人必须修汉语,所以没有人会忘本忘根;公屋(类似于廉租房)社区的种族比例被严格把控,与新加坡总人口中各种族所占的比例大体一致,所以人们之间可以加进理解,也不至于抱团;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风情街,中国城、小印度……最大程度地保留着发源地的习俗,所以恋祖的人也有立足之地……

    看到身体中流淌着不同血脉的人互相尊重、互相喜爱,我真的很羡慕。

3、其实,大家面临的窘境可能也差不多……

    在真正接触到其它地方的华人前,我总觉得一些问题或优势应该是在某一地区尤为突出的。也可以说是刻板印象吧。来了以后才发现,其实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的问题都是差不多的。

    新加坡的同学曾向我们控告他们政府管了太多,甚至于控制了国内所有媒体,人民没有言论自由,他认为,也许在中国这种情况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缓解,你们中国大,你做事情的时候受政府影响小;新加坡太小了,不管做什么都和政府有关。

    香港、新加坡、北京,这三个大都市里,人们都买不起房子。于是,香港推出了拥挤的公屋,新加坡也建设了公屋(并致力于改善它们的环境),而北京则建起了一座座勉强支撑着人们基本生活的廉租房。(图为香港公屋)

    面对高考(或相同性质的考试),大家的压力也差不多。去临川学校座谈的时候,孩子们问起备考时心态怎样调整,全组人也都有话说。

    这告诉我,归根结底,大家是可以互相理解的。

自信

1、在不断尝试中获得自信。

    计划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很恐怖。

    首先,我不会说粤语,而李韶计划是在香港开始的。我被分到的组里,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不会说粤语,其它几位同学一旦用粤语聊起天来,我就什么也听不懂了。再加之我本来就不太爱说话,又加上对于聊的话题不熟悉,平常活动的时候我就不太说话。

    其次,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我,没有快速融入新环境的需要,也就没有这个能力。再加之我本来就比较喜欢安静,所以在学校基本属于埋头学习的那种。初到香港,各种社交游戏砸来,晚上各种约约约起来,开营仪式穿着正装举着茶点走起来,吓了我一大跳。

    于是,从一开始的躲在房间里,到后面的躲在角落里,再到后面的躲到一边,以及最后的开始慢慢跟人说话,我以看得见的速度进步着。到后来去新加坡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开开心心地和大家一起端着盘子吃饭了。

    经过了整个计划的逼迫,我在人际交往方面,终于正常一点了。

2、在碰撞中认同自我。

    我一直认为,拥有物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人们的精神普遍会比较高尚,三观普遍会比较正。这次计划后,我发现,这是真的。然而,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想过的东西。

    在香港的时候,曾有同学指着选举候选人的海报喊:虚伪!但问及具体是怎样虚伪,他们又说不上来。而对于占中事件,我其实比香港的组员关注得更多。

    在北大逛校园的时候,路过一座座红楼,组员们认真地讨论这里为甚么适合闹鬼,沿袭了当年逛港中文和港大时候的传统。让我不禁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在临川学校,组员们一起讨论着短期支教为什么弊大于利。我听着,觉得他们说的确实很有道理,然而其实,临川学校我在春季学期已经去过一次了,那次我只去了半天,但这次再去,老师同学们也还都记得我。上次去的时候,我们三个同学提议建立的数学竞赛小组,也真的建起来了。

    许许多多的事情,让我认识到,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光看对方的三观、格调,更要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看看ta真正的想法。而做到这一步以后,我就发现,其实……大家也都差不多嘛。

3、不可妄自菲薄。

    我们大陆同学,其它的都挺好,唯独有一点,就是特别容易妄自菲薄,总是觉得应该要表示谦虚。于是在李韶计划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回到北京之后,我们来自大陆的同学,就经常主动说起我们哪里做得不够好。

    大家说的大部分,我还是认可的,然而还有一小部分,我是不认可的。比如,在我们第一次坐北京地铁的时候,香港同学惊讶地发现,我们两个城市的地铁几乎一模一样。这时候,我的一位同学就说了:不不,这只是你以为一样,其实你仔细看一看,很多细节北京做的都不够好。可其实,在成立建四号线的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的时候,香港地铁有限公司也是出了钱的呀……合作干活的成果,能有多不一样呢?

    习惯了谦虚,就容易在不适当的时候也谦虚。这有的时候也不好。

严谨

 1、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在香港阶段,我最佩服主办方的一点就是严谨。他们真的是能把每一件事都安排得十分妥当。

    在计划开始前,主办方就经常与我们邮件往来,通过一些书写清晰的表格统计信息;活动的过程中,也是费了很多心力与各位嘉宾协调时间,尽量把日程安排得合理,还想方设法地给我们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每次出行都有带队老师,负责组织和管理活动,担起上下联系的重任,并且全程照料大家,实话说,我小学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受到过这么好的待遇了;而且在香港段,崇基学院还专门为我们每个小组安排了三次导师课,让大家每隔几天就能有一整段时间,专门用来反思和讨论,我非常喜欢这个设计。

    在新加坡的时候也是如此。我还记得第一天到新国大的时候,我的宿舍里(此处高亮!宿舍是单人间!单人间!)没有床上用品,我午饭时和学院的老师提了一句,下午再回房时,就发现床单、枕头和被子都已经整理好了。我还记得,新国大的组员带我们参观他们社团活动的地方,我看到他们每一个社团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子,屋外的门牌上刻着每个社团的名字。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去的肉桂学院和元培一样,也是个住宿书院,由于他们是住单间嘛,所以除了个别层外,男生女生在楼层内也是混着的。每层由电梯间和活动室分成两部分,两头分别是男女卫生间。我们住过去的时候,由于我们这头除了一位在校生外,全是女生,主办方还专门帮我们把我们这头的卫生间由男卫生间换为了女卫生间,十分贴心。

 

    回北京以后,这个计划就回归了我小学毕业以后一直经受着的管理方式: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感觉分外熟悉和感觉自己分外重要之余,我也有那么一点点怀念,之前那三周像小宝宝一样被悉心照料的生活。

2、严格规划,可持续发展。

    香港主办方真的很重视这个项目。从一开始的邮件联系开始,我就感受到了他们的规划之详细周到。项目结束以后,我以为我们就要就此再见了,没想到,一个月后,我竟收到了香港老师的邮件,让我们都聊一聊自己的近况。因为军训的原因,我没有及时回复,过了一周,又收到了来自另一位老师的一封提醒邮件,并且香港的老师还拜托了回复了邮件的同学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以防有人没有接到邮件。想到这些老师在活动结束以后还能对我们这么上心,我内心十分感动。相信在他们的工作下,李韶计划的余韵会在我们每个参与者心中袅袅不散。

3、两句题外话:规划在京自由行程,一定要趁早!

    这是一个小提示啦~吃什么喝什么,各个地点都开到几点,大家要提前至少一周班着手调查。对于火爆的地方,要安排时间预定。逛校园的路线也要提前规划好,不然很容易手忙脚乱或是走不完全。要提前了解同学们的意愿,三里屯、后海、鸟巢水立方、国家博物馆等地方,要着重问问大家想不想去。

    总之就是一定要趁早想!这样小组在北京(也是最后一段)的行程才会圆满又开心~ 

总结

 

    我想,李韶计划与其他暑期项目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确实是把来自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同学强制在了一起。在高强度的文化撞击下,使得成员们快速转变和完善着自己对于特定问题的看法。同时,可想而知,在项目结束后,成员间的联系也会维持得更长久一些。我想,这些对于一个暑期项目来说,是非常不容易做到了。然而,李韶暑期计划,却能确确实实地帮你收获到它们。如果你对华人间的跨文化交流很感兴趣的话,这个计划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