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郑裕彤书院交流活动总结
2016年秋,我随同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到澳门大学郑裕彤书院进行为期八天的交流活动。
澳门大学四周很大一块地方都没有高楼,于是走在校园里视野就十分开阔。或许由于南方多雨,校园建筑之间几乎全部都有连廊相连。学校的绿化倾向于平铺而非北大园林式的堆叠。整个校园区域划分明确,占地广大,却又一眼可以望到尽头。郑裕彤书院是澳门大学中的一所住宿书院,以一栋独立的多功能建筑为界。学生平时在书院里住宿、就餐,以及进行学生活动。书院的一层是综合功能区,涵盖了食堂、讨论室、琴房、形体教室、健身房、电影院等多项功能。这与北京大学的学院制不同:学生住宿区和生活区是分开的。经郑裕彤书院院长钟玲教授介绍,我们了解到,对方书院利用其理念上的便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力求给每个同学充足的社交体验和高雅的美学教育。
在逗留澳门的一周时间里,我们学习体验了郑裕彤书院的生活,参加了澳门博彩业专题讲座,与郑裕彤书院的朋友们一同排演节目,还有幸参观了连家生先生的书法作品展。短短一周之内活动不断,让我们感受到了澳门大学同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除去在校园内的活动,校外的半自由行也是本次文化交流的重点之一。了解一方人要先走进一方水土,初次去澳门的我自然乐意挖掘这个繁华城市的文化。我们走过起伏的城市山地,参观了教堂、寺庙和许多历史遗迹。在一条不算繁华的小街道旁甚至有一座保存着当地石器时代文物的博物馆,让以为澳门本地或许在汉后才有人定居的我大吃一惊。在城南路环地区的民居间,圣母堂和地方庙堂遥相对望。小寺庙一般都有北方见不到的内牌楼,将本就不大的天井遮去多半。旅经一庙竟有幸赶上信者来敬神,捐过香火钱后守庙人按部就班做完一套法事,沿袭着古老的仪式。初秋,小庙,盘香,钟声,一切都安逸得让人很难将其与年收入上百亿的赌场放在一处想。庙堂边上的山石生着青苔,拾级而上踩碎了一地小红浆果。沿着山路网上,民房不知不觉染上了爱琴海式的色调。各家院子里养的护院狗隔着栅栏一丝不苟地向我狂吠,直到主人从家里出来知道有生人到访这片街区……坐在回程的公车上,路旁楼房渐渐高了起来,远远地又能望见银河的庞大建筑群。我想,大概下次有机会还会来这边走上一走,看看那庙里的盘香多了少了,看看树上的果子熟了落了,看看看家的黄狗老了累了。
对于异乡总会怀有某种特别的情愫。我不知道我在路环是不是找到了恰好可用六大赌场衬托的一点矫情,但是至少有了这一层血肉的澳门在我的印象里变得更加丰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