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极美,却必然流逝。
参加元培和郑裕彤书院的交流项目,更多是怀着对澳门这座城市的期待,还有对澳门大学郑裕彤书院这个陌生的书院和同学的好奇。
项目的第一个阶段,五月底的时候,我们在逐渐感受到期末来临的严峻气息时,欣喜地第一次见到了郑裕彤书院的同学,他们的书院他们的城市都让人更加想要了解他们的故事,或许这个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一种交友活动。
在北京的时候,我们的同学带着他们一起参观校园、旁听课程、听特别安排的讲座,游览北京的名胜之地,共同协作出一个小晚会……一切看上去似走马观花,但是活动的有趣和意义或许能弥补一些时间上的缺憾,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留下或多或少的美丽记忆。
不久之后,我们元培的同学在假期的尾巴来到了澳门,正赶上郑裕彤书院开学的时候,小伙伴们把我们接到了澳门大学,体验之旅开始了。澳门大学在横琴岛的校区刚建立不久,新种植的草木新修的道路,视野宽阔一览无遗,偏西式的建筑色彩分明,葡萄牙式的黑白地砖,虽然和在大陆所见的风格不同但是这份特别确实讨人喜欢。澳大有8个书院,基本上是每个同学归属于自己的书院又在自己的专业学院学习,所以书院就是自己在澳大里的家了。郑裕彤书院,唯二的紫色书院,四合院式的一栋楼,刷卡进出,进出口旁边就是值班的保安小哥,菲律宾人,身材高大,热情地和往来的同学用英语打招呼,据说保安小哥的识别人脸能力特别强,帮没带卡的同学刷卡进来,将外书院的同学“拒之门外”,这样的保安小哥真让人有安全感。书院有四楼,在四个角都有电梯,院长钟玲女士的房子在5楼,副院长住在一楼,所谓的“院长在天,副院长在地,保护中间的同学”确实很有意思。我们被安排到书院里单独住的同学的宿舍,和澳大没有参加项目的同学暂时成了舍友,还挺出乎我的意料的,幸运的我遇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室友,是个福建人,晚上回到宿舍我们俩就一直在聊天,很合得来。两人间的宿舍,家具很齐全,有冰箱有鞋柜,最重要的是有宽敞舒服的的席梦思。因为要和旁边的一个宿舍共用一个卫生间和澡房所以在澳大还有“厕友”这一说,我住的宿舍对面是两个本地人,见过几次面都很热情。每层楼都有电视房,里面有沙发可以舒舒服服地在里面看电视,或者几个同学小聚一会都很不错;然后有晾衣房、垃圾放置点、厨房、自习室……而一楼有很宽敞的餐厅、刚建立的小电影放映室、大厨房、健身房、练舞房、简易版KTV、心理辅导室、会客厅、洗衣房,大概十多个滚筒洗衣机和烘干机,都是免费的、乐器室……二层还有一个走廊通向书院的小图书馆,而图书馆上层又是一个较大的可以会餐的地方,这一切的配置都让人觉得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简直幸福感爆棚,太人性化了!这样的“高配”背后是高额的住宿费,但是或许这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然而在特色的书院制度下,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包餐,虽说因为澳门本地的限制,食材等物资得依赖进口,但是这些进口食材做出的包餐却是算不上美味的,比较清淡口味奇特,每个书院的同学还几乎都只能在自己书院就餐,想到这北大食堂确实是好太多。
书院里有很多为了鼓励学生参加书院活动增强大家的凝聚力的活动,大概是每参加一次特定的活动,就可以收集一颗“星星”,“星星”越多对外交流时的报销额度也就也多;书院会要求完成一定的“书院课时”,也就是参加书院活动认识书院同学,一方面,它可能是一种学习之外的负担,但是另一面,也是书院凝聚同学的一种努力,是负担还是收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质量的高低,而这又和管理者组织者的能力分不开。在书院里,院长和副院长大概都是和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工作”了,和同学接触交流的机会很多,在一起交换意见听取建议,氛围特别融洽,我们在项目期间就能经常看到副院长在饭点和同学们聊天,据说副院长还会亲自下厨招待同学,可惜的是我们没赶上。书院的宗旨是“大志大爱大雅”,书院对同学人格培养的重视也让人印象很深的,院长钟玲女士每次讲话中都会提到这一点。我们这次的交流活动,书院特别提前安排了高桌晚宴,西式的社交礼仪和就餐,确实获益良多也很有趣。最后的联合晚会,大家各自发挥所长hold住了三百多人一直到晚会结束,精彩程度不言而喻,也挺出乎我的意料的。
时间在澳门大街小巷的行走间很快过去了,澳门之行接近尾声,大家似乎比在北京的时候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项目虽短收获不言多,但是来日方长,希望我们都能走得更远,非常感谢元培学院和郑裕彤书院给我们的这次机会,我们都会在彼此的学习中不断前进,岁月虽必然流逝,却又是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