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专题报道 》 2016澳门大学交换计划

澳门大学交流感想——李欣悦

     学院与书院

——与澳门大学郑裕彤书院交流有感

         自走进元培学院以来我始终抱有一种好奇:元培学院号称是大陆第一个书院制度的学院,而书院制度与混合住宿也一直是元培学院的特色,那么这种特色,这种号称,是名副其实的吗?真正的书院制度是什么样的,元培学院距离真正的书院制度,还有多远呢?怀着这种好奇,我走进了郑裕彤书院。

       或许在大陆,元培学院确实独开先河,但是相较于两千公里以外的郑裕彤书院,以及无数与之抱有相同理念的书院,元培学院仍然只是在建设书院制度学院的道路上蹒跚学步的孩童而已。或许有人会认为元培学院毕竟还很年轻,有些不足之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这或许可以成为理解的理由,但却不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借口。更何况,这种差距并不是时间造成的,毕竟郑裕彤书院,甚至是澳门大学所有的书院,成立至今也不过才三四年而已。

       我个人认为,这种差距之所以产生,表面上的原因,是缺少了一些人;本质上的原因,则是缺少了一种观念。

       缺少的人,是视学生如己出,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郑裕彤书院的所有老师们,最让我敬佩的一点,便是他们能够放下身为老师的身段,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最为直观的一点,便是这些老师同学生一样,都住在书院中。书院因而成为一个大家庭,老师们是并不怎么威严的大家长,包容着学生们偶尔的顽皮;学生们则是成长中的孩子,接受着来自老师们的爱与关怀,并回以对等的爱与尊敬。为什么大陆的学生时有被批评不懂得尊敬师长?我想,大概是因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始终缺少着这样的老师。也正是在这样的爱与包容中,以书院为家,或许可以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但是这样的缺口,仅仅只是老师这个群体的问题吗?大概也不是。是大陆的教育系统中,整体缺乏一种以人为本的观念。澳门大学的校园,是一个适宜学生居住,学习与生活的地方。这种适宜,本身就是学校在为学生考虑的表现。而反观大陆,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对于学校而言,学生更多的是一群过客。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学校并不会关注学生个体的诉求,甚至不会关注某个学生群体的诉求。也正是因此,学校并不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的利益考虑。学校与学生,这本该是一体的双方,却往往变得对立。学生对于学校的决策有所怨言,学校则认为学生应当理解学校的难处。归根结底,学校只是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是由人支撑起来的,教师与学生才是一个学校的根基。在我们以建设双一流大学为目标而努力的时候,如果忘记了这一点,难道不是在努力前行的路上走偏了吗?

         在书院制度这一方面,郑裕彤书院无疑是元培学院学习的对象。诚然,元培学院自建立以来发展至今,经历过许多的不容易,才成为了今天的元培。但是作为归属于她的学生,总是希望她能够变得再好一点,再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