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专题报道 》 境外学术交流支持计划

境外学术交流支持计划——陈一飞

 

 

         本次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学期交换,给我带来了学术视野的拓宽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学期中,我选修了比较文学研究院、斯拉夫语言与文学系、斯堪的纳维亚研究院的课程,并参与了东亚研究系和人类学系的本科生科研项目,获益良多。

         作为一名中文专业民间文学方向的学生,我的兴趣与研究领域在伯克利的划分中处于不同的院系。虽然研究对象都聚焦于文学材料上,比较文学与民俗学在分析延伸时,展现出的不同取向和方法,使我更清晰了这些密切相关的文学研究之间的界限,同时也希望能够将种种方式结合起来,做出一些清楚透彻的研究成果。

         比较文学系的两门课程从哲学、历史、文化研究、精神分析和文学理论角度对于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同时涉及音乐、美术、影视领域。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当代,从荷马、柏拉图、莎士比亚、蒙田、福楼拜、到哈丽雅特、雅各布斯、汉斯伯里和石黑一雄。我对于文学史的脉络流动及其与时代风浪之间的强烈回响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文本细读和论文写作方面进行了训练。文本之外,我们还对于莫扎特和马蒂斯、伦勃朗和雅各布·劳伦斯、肖斯塔科维奇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金凯德和奉俊昊的作品进行分析。在一学期的两门课程中,我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数十次开放又深入的研讨,依托古希腊戏剧、现实主义小说、科幻小说和当代电影等形式,关注时代背景与社会结构,对于“什么是好的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家意味着什么”展开辩驳。这些讨论推进了我对于“如何面对困难、理解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使我能够更平和地面对风浪,更积极地应对变迁。

         东斯拉夫和斯堪的纳维亚民俗课程与我的深化研究方向更加贴近,我从这两门课中学到的,是和我在中文系不同的理论研究视角,在对象的选取上也有很大差异。对东斯拉夫神话、民俗和民间信仰的研究,使我认识到对俄罗斯人对于世界的态度,以及民间文化对其文学历程的影响。民俗作为一种群体性的产品,与社会变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内容,比如都市传说、政治笑话、流行语甚至是儿童卡通片和公益广告,我们就能从中察觉到时代任何轻微跳动的脉搏。意识形态对于人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19世纪的民族主义、斯大林主义、到后期的保守主义如何影响民间文化?斯拉夫异教与东正教之间如何斗争融合?民间信仰和仪式在新冠大流行的今天发挥怎样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开拓了我的思维。

         我在两个科研项目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老师们建立了长久的交流与沟通。人类学系的民俗学档案馆项目使我清晰了上百民俗事项的分类,接触学生收集的一手材料也帮助我对于美国大学生校园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东亚研究系抗日战争外运善本的研究则给了我接近那段历史,阅读珍贵古籍影像的机会。

         除此之外,本次交换还培养了我在异国独立生活、学习解决种种危机的能力,为我以后的学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陈一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