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中,我有幸受邀前往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访问,师从两位世界顶尖的学者:认知计算科学领域的泰斗、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Joshua Tenenbaum教授,以及美国认知科学学会主席Roger Levy教授。这段访问不仅让我得以深入探索认知科学和计算语言学的前沿问题,更为我的学术生涯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我主要利用计算方法研究人类语言中组合性形成及其演化的难题,特别是以logographic language(语素文字)为代表的语言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我的研究方向创新性地将library learning方法应用于汉字书写系统的演化分析。汉字作为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系统,其历史悠久、复杂多变,但背后蕴含的认知驱动力却仍然未被完全理解。我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探索了驱动这种复杂系统形成的潜在因素,并试图揭示其背后更深层次的人类认知处理机制。
我们的研究不仅仅限于汉字系统。通过扩展研究方法,我们也开始探索其他历史悠久的表意文字系统,如楔形文字。楔形文字作为另一种古老的文字体系,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此,我们的研究从字形扩展至含义的研究,力图通过跨语言、跨文化的对比,揭示这些文字系统如何帮助人类处理和形成抽象概念。
在这段学术访问期间,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我们团队的研究不仅得到了两位导师的高度评价,还解决了认知科学和计算语言学领域中的多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以我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在了国际认知科学会议(CogSci 2024)上,并且论文获得了高度关注。在该会议上,我有幸获得了唯一的CogSci Sayan Gul最佳本科生论文奖,以及Diversity & Inclusion Award两项殊荣。这一成就是中国大陆研究者在该领域历史上首次获得最佳论文奖,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为了展示我们的研究,我前往荷兰鹿特丹参加了CogSci 2024会议,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我的报告吸引了众多领域顶尖学者的关注,并与多位同行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这次会议不仅让我获得了宝贵的反馈意见,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前沿思想,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除了在CogSci 2024上的成果展示,我在过去的一年中还受邀参加了多项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其中,12月份我前往美国新奥尔良参加了国际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eurIPS 2023),并展示了我的三篇被接受的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获得了spotlight接收,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三篇论文中,我分别担任了两篇的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并在会议期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此外,在今年五月份,我还受邀前往斯坦福大学的Language and Cognition实验室,与该领域的顶尖学者Mike Frank教授团队交流并展示了我在北大期间关于单词学习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语言演化相关工作。这次展示不仅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还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如何将认知科学的研究应用于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和语言学习方面。
总体而言,这一年的学术访问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还大大拓展了我的国际学术视野。我与众多领域内顶尖学者的交流合作,为我未来的研究道路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语言与认知科学前沿问题的决心。通过这一年的沉淀,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也更加意识到认知科学和计算语言学在解决人类复杂认知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期待着能够在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上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