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我前往美国西雅图参加国际自闭症研究学会的2025年度会议,并作为第一作者进行了海报展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向全世界的同行展示我的研究成果。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新奇而富有成就感的体验,与各位学者交流的过程也拓宽了我的学术眼界,对我未来博士阶段的课题探索也有很大的意义。
在第一天的欢迎酒会上,我们与几名来自台湾省的研究生同学进行了交流。在与她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台湾省来参会的几名同学主要的研究内容都聚焦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上。相对于我们组所进行的发展心理学基础科研,她们的工作更加偏向于临床上的应用实践:通过设计和推行特殊教育课程,探究不同方法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我们的工作位于科研的不同阶段,我们组的工作主要在发现自闭症人群中的认知或行为现象,对理论提供支撑或创新;她们的工作能够直接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交互,将理论转化为应用,切实看到实践的效果,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天会议正式开幕,在开幕词上,学会主席发表讲话对世界各地前来参加会议的研究者表示欢迎。讲话中,主席调查了大家来参加会议的次数,我和师姐们都是第一次参加,但身边不乏有参与两次、三次甚至五次以上的研究者。这让我深有感触:世界上有许多人为了一个科学领域的进步和一群人的福祉,已经付出了数年的努力;而此刻,我们与他们相聚在一起,这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闭症领域科研的过去、现在,以及为之奉献的人的样子,或许这也可以是我的未来。
我的海报展示在第三天的中午,海报内容是我在本科生科研中的成果,关于自闭症儿童对遮挡面孔的识别和加工。在展示的一个小时中,大约有六七个研究者来询问了我的海报内容。在与她们的交谈中,我简要介绍了我的研究以及潜在的理论和实际贡献,同时也了解了她们的科研环境。其中有许多人是在美国读博士的华人,她们向我介绍了美国对自闭症的诊断和支持体系:在儿童获得自闭症诊断后,医院会提供后续的医疗支持,社区范围会有特殊学校提供教育支持。相比于美国,我国对于自闭症的支持还是有所欠缺,尤其在教育上,特殊学校多为私立创办,干预课程的价格也很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很可能造成经济负担。而在科研上,美国招募自闭症被试也可以以社区为单位,有较为稳定的被试源可以进行持续的追踪;我们在国内需要和特殊学校进行联络,或以课题组为单位向社会层面进行较为广泛的招募,并不是非常方便。由此看来,我国对于自闭症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关注和支持政策仍需要很大的推进。这也让我感觉,我们的科研工作尽管不能直接应用到自闭症患者的生活中,但在与同行的交流和成果产出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更好的支持是什么样子,提升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度,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除了进行自己的海报展示外,在几天的会议中我还去听了许多口头报告和座谈,在其他的海报展示环节也去和其他研究者就他们的成果进行了询问和交流。大家的研究小方向各异,但是都聚焦于一个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做出了较为创新的成果。这几天的会议中,我和同行的师姐们时常讨论科研的意义在于何处,许多研究结果虽然漂亮,但可重复性不一定很强,并且就同一问题不同研究的结果也不甚统一;尤其对于我们做基础科研的研究者而言,成果与实际间还存在转化的鸿沟,时常会感到意义感的缺失。但本次参会的体验让我感到,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种在会议中体验到的归属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我们处境相同、仍在努力的同行们,并且与不同领域:基础科学、医学、临床应用等产生联结感,也能让我们对自己的研究赋予新的价值。
本次会议让我收获颇丰,也为我未来的科研道路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和前行的动力。最后感谢元培境外交流支持计划对我的支持,也感谢我的导师和师姐们对我在科研和参会中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