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培视野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元培视野

足迹·20周年系列 | 黄少东:永远怀揣探索与打破的勇气

                                                                    黄少东

引言

    我提前来到事先约好的一间35号楼地下研讨室,坐在里面打开了腾讯会议,等待并期待着与黄少东学长的采访。学长很忙,与我的采访时间也是在他参加会议与赶飞机的空隙中勉强挤出来的。

    研讨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我耐心地等待着期待即将到来的采访,房间很安静,能听到我的呼吸声和电脑轻微的电流声。不一会儿,电脑里传来了学长温润而有些匆忙的声音:“喂,师妹你好,听得见吗?

 

选择元培,就是选择拥抱世界

    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开始了本次采访。

 

    由于2007年是元培从“计划”转向学院的第一年,我在向学长简短阐述了元培现况之后,抛出了我心中的疑惑:我们这一届尚可以说是在元培已经初具规模时选择来享受这份资源,2007级的学长又为什么会在元培尚未成熟时,就选择加入元培,而没有直接去心仪的对应院系?

 

    黄少东学长听到这个问题,笑道,“因为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北大宣讲的老师特别提到了元培。”高中时期的黄少东听到元培可以先入学再选择专业,拥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以及更多对各专业进行系统性了解的机会,觉得这正契合自己的想法。他这样形容自己,“我会比较期待去探索各个学科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

 

    而现在,在金融领域将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的黄少东再次回忆当年选择元培的原因,也有了对自己当初直觉性的、兴趣式的选择更加理性和深刻的思考。他坐在开往机场的车上,通过腾讯会议向元培的大一新生剖析自己选择元培的原因。隔着遥遥几千公里的一通对话,竟有些传承的意味。

 

    他这样说,每个人将来都会在不同的领域里面从事工作,创造价值,但不管是选择哪一个细分的领域——学术也好,实务也罢,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能够取得更高的造诣呢?很可能就是我们对整个世界的底层的认知。当我们能够对整个世界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认知,打通学科间的壁垒,实现对世界本质的更高层次的理解的时候,我们在具体领域里面的实践和价值创造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高度。因为每个领域的造诣和成就,最终都殊途同归,是对世界本源全面认知的生动集中的映射。

 

    而后他又将这个理论引入他更加熟悉的商业领域,举例道,“比如说商业吧,商业这边底层的认知有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乃至行业的运营管理、商业的逻辑、人性的洞察、会计、法律、财务、资本市场等等。当你将这些模块打得更通时,就更有可能在商业领域里取得更高的成就。”

 

    讲到这里,黄少东学长声音中流露出些微对过往的怀念,颇有些惋惜地叹了口气:现在的他回望本科四年,大概就像本科生回望高中三年一样,总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而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他想,自己现在能够站在这个视角理解和拥抱元培,却在本科四年中由于时光匆匆,有很多事没做或做得有限。

 

    元培的教育理念,曾吸引了高中时期的黄少东,也与数年之后,已经毕业且工作多年的黄少东对世界的思考不谋而合,很难讲到底是他选择了元培理念,还是元培理念塑造了他,又或者是,本身就赞同元培理念的黄少东遇到了元培学院,于是如良驹遇伯乐,一拍即合,各得其所——不管现在的他是否认为本科阶段做得不够,日后的他又是否会认为现在的自己也做得有限,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跟元培学院都在践行着元培理念,以自己的触角衔接各个领域,大胆地拥抱更整全的自我、更整全的世界。

 

学在元培,敢作敢为

  

    谈起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黄少东用八个字概括:“敢想敢做,敢去尝试。”

 

    确实,黄少东学长本科四年的生活是配得上这八个字的。

 

    大一大二时,他便参与学生会、担任元培足球队队长并加入北大山鹰社。当被问及同时参加学工、院队和社团是否会力不从心时,他笑着说:“嗯,有一些挑战,但感兴趣就去做了,还都挺开心的。”

 

    大三时,黄少东学长参与了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换项目,在新加坡呆了大半年。而当交换结束,其他人都踏上返程时,他显得极其突兀:他决定留下。黄少东学长自称当时“厚着脸皮”找人帮忙——学院的、老师的、新加坡本地的,在各种助力加持于身的情况下,他成功找到了第一份当地的实习。在第一份本地公司的实习结束后,他又拿到了德勤的offer,而后又去了一家更有名气的咨询公司。黄少东学长在这个岔路口做出了与所有人都不同的选择,行己所行,踏上一条更加艰难却也更多收获的路。可偏偏这段经历被他描述得十分轻松写意,仿佛一切都很顺畅。

 

    或许是感受到我的震撼,他在陈述这段经历的结尾轻描淡写地加了一句:“肯定还是很费劲的,就只能不断去做吧。”而在之后,再问起他事业上许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他都是这样的态度:“决策这种东西,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但人生每天都在做选择,不确定性会有,期待也会有,只能说,要敢想敢为。”

 

    黄少东回忆,自己这样的行事风格,固然和个人性格有关,却也和元培四年的培养脱不开干系。他说,元培学院本身的目标就是“不对个人发展设限”,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突破其他学院的既定路线,随时调转方向,拥有更多可能性。这让人感觉到:哪怕我毕业了,我的人生也不应该设限,世界这么精彩,我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除此以外,“元培人”也对黄少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印证这一点,他讲起自己本科时的一件趣事:当年学院举办了一个活动,需要大家一起制作一面旗帜,旗帜上需要一句口号,于是他们大笔一挥,题了一句“文安天下,理定江山”。他讲到这里,语气里沾上几分笑意,似乎回到了自己的本科期间——那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候,少年人意气风发、鲜衣怒马,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心头血如滚沸的水一般炽烈、仿佛无惧世间一切艰难险阻,一口心气可与天比肩。他想,这帮人现在也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有这样的一群同学相互鼓励促进,自己又怎会畏怯未来艰险呢?

 

    学院的激励引导也好,同侪的氛围影响也罢,总归,身处元培四年,他坚持着敢想敢为的原则,一路前行——这一路大概还会走很远,但前路总有光。

       

 

回首过往,再看将来

 

    在采访的末尾,我询问黄少东学长对于学弟学妹是否有什么建议。因为许多人都还没有走出自己的路,尚深陷在迷茫的雾霭中不得出,但学长当初却似乎很快就确定了方向,并且坚定地向这个方向前进。

 

    “我当年也很矛盾,跟你们状态一样,”他几乎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回答,“我不想给人焦虑,也没法就具体选择说什么,毕竟这些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大家总需要自己去经历。更何况,光讲也是不明白的。不管我怎么说,最后总有人读研,有人出国,有人就业。”

 

    而后他话锋一转,说,“但我可以说两个我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或许更有价值。

    首先,做决策时要注意信息的重要性。当你们需要做决策时,应当尽早地、高效率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价值的、全面的信息。比如你要学的是什么专业、你毕业的时候要选择什么方向。那么,学院有这么多的院友,你就可以通过院友会等渠道联系相对应的师兄、师姐、老师,从而更直观、更真切地去了解这些道路都是什么,以辅助自己做出决策。

    第二,保持良好心态,把握当下。焦虑是人人都会有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消解的,但把握好当下一定是对抗焦虑的好办法。历史过去就过去了,将来则尚未到来,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最重要的都是当下的事情。今天要做的事情就认认真真地投入去做,把每天的小循环都做好后,我们面对历史和未来就都能更加坦然。”

 

    “最后,”学长顿了顿,“如果还要说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好好珍惜这四年吧,或许下次再聊天,就是你毕业之后来跟我分享心得体会了。”

 

    随后,由于学长还要赶飞机,我们的采访在此画下句点。

 

结语

 

元培为元培人培育的条件如长风万里,助走出元培的学子乘好风去,直下建山河。而天际翱翔的雄鹰偶然归巢,与尚还懵懂的雏鸟碰面,也会告诉他们:在这里,你可以更整全地拥抱世界,更坚毅地敢作敢为。

 

    短短四年,一纵即逝,我们都要珍惜元培,拥抱元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