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培院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元培院友 》 院友动态

【院友风采】赵智沉

院友基本情况简介:

    赵智沉,男,上海生源,2003-2007,本科物理专业,2007-2012赴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攻读高能理论物理博士学位,2012年至今就职于瑞士信贷投资银行纽约分部,担任金融模型定量分析师一职

 

访谈正文如下:

    从本科时的经历能看出赵智沉师兄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师兄本科阶段是物理方向,但在修读物理方向课程的同时,师兄受到几位挚友的影响,也对哲学、历史等方向非常感兴趣,因此修习了很多物理、历史方向的课程,甚至本科毕业论文,也是在哲学系的吴国盛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师兄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觉得得益于元培的政策,很庆幸自己在大学修了这么多“杂”课。然而,正如庄子讲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所谓的“没用”的课并非真的毫无用处,不能完全以功利的眼光来衡量。同时,师兄在本科阶段也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在大四阶段,师兄接触到了舞版,与国标舞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舞蹈,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一起创办了北大体育舞蹈协会,体味个中困难的同时,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与共舞、共事的朋友交往的真挚与乐趣,体会到了爱舞之人对生命的热爱和激情。同时,也是在大四,出于好为人师的品性和对于校园浮躁风气的抵触,师兄参与担任了元培06届的辅导员。和刚入校的新生分享自己大学生活的感悟,帮助他们培养独立人格,抵御渗透进校园的浮躁风气,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出负责的选择。

    师兄在讲述起自己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坦诚地承认本科期间,忧郁和不安始终伴随着自己。不安的来源,一方面是知识体系常缺乏严谨基础;另一方面,是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优越感而感到困扰。也正因如此,师兄先后在校医院参与了三次心理咨询,从而更加充分地认识了自己。尽管问题并没有被立刻“解决”,但懂得了如何和自己对话,如何自我疏导而非自我抗争;也懂得了真正的爱人必须从爱己开始,不然所有的爱人或者浮于表面,或者让人痛苦,而不是基于人性。

    言及北大与元培对自己的影响,师兄认为,北大是一个精神家园,在这里,人们思考如何创造意义,如何引领人类文明。我们应当肩负探索真理、实现自由的使命,这是每一个北大学生应该有的格调。而元培给予了学生选择权的回归,学生必须听从自己的心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作出自主的选择,设计自己喜欢的课程方案,为自己量身定做教学计划。元培最宝贵的资源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有不同的背景,师兄在大学时对每一个学科都感兴趣,和不同专业的同学聊天,知道他们学科的研究话题、思维方法等等,不同想法和视角的冲击让师兄懂得了用宽容的态度看待世界,用多样的视角解读世界,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无论是各科均衡发展的密歇根大学,还是背景多元的纽约,师兄都喜欢结识不同背景的人。师兄从半年前开始在业余时间组织“纽约文化沙龙”,每周六下午聊不同的话题,在藏龙卧虎的纽约,这是一个极其精彩的场所;主讲人中还不乏元培的院友,大家都非常鼓励支持师兄创建的这个跨学科平台,这已经成了一个纽约备受关注和好评的活动。师兄笑言:“我想这是元培带给我的财富的衍生和延续。我在每一次向别人介绍这个活动时,都会非常自豪地说,我来自元培。”

    师兄本科毕业后选择了出国留学。在这件事情上,师兄经历了一次大的人生转折。当时,师兄获得了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机会,但在全球招收10个理科生的考试中,师兄位列11,名落孙山。而高师开会商议决定破格录取,但需要自己承担生活费。种种波折与慎重思考之后,师兄最终选择了密歇根大学。谈及这段经历,师兄坦言:“直到今天,我还常想,如果当时我真的去了高师,或许我在学术道路上会坚持走下来;又或许我的性格注定自己不甘于一条确定的人生轨迹,而要去尝试不同的生活。不论如何,高师这条人生的岔路给我提供了一个平行世界,让我常常设想在另一条人生轨迹里的自己,此时此刻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现在元培的许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都会倾向于经济金融类,或者在父母的影响下选择了经济金融类;此外,许多同学本科学的是理工科,而毕业后或者读研时跨入了经济金融界。赵智沉师兄恰好也是从本科时起就是物理专业,毕业后去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高能理论物理博士学位,但最终放弃了物理,转而从事金融行业。谈及专业选择,师兄认为:自己从理论物理转行从事金融行业,可以说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自己由于理论物理的艰难以及性格中坐不住冷板凳的因素,放弃了自己曾经坚定不移的理想。转行金融,是考虑到转行花费时间和回报的性价比作出的选择。但自己并没有后悔当初对物理的选择,因为喜欢时,是真喜欢,选择放弃,也是真做不下去,都是切肤体验。同时,师兄也希望学弟学妹选择专业能相对少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学自己所爱,爱自己所学,是选择的第一原则,社会潮流、父母意愿,都不应当成为决定性的理由。

    谈及行业的转变,师兄认为对自己来说,最大的转变不是从物理到金融,而是从科学到工程。科学解决Why,工程解决How,前者探索世界的规律,是形而上的、精神的、古希腊的;而后者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考虑付出与回报,系统性,性价比,是形而下的、物质的、古罗马的。理论物理的研究更多是单兵作战,而在大公司工作需要团队协作,需要知道你们组在行业的位置,以及和你相关的组,他们的职责等。很多时候需要跳出自己的角色看行业的全貌,能让你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好的理解。

    对于许多同学从理工科转行经济金融界,师兄认为这是北大作为文理综合性大学决定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生数量较之美国要多得多。然而实际上,科研岗位较之后者的数量要少得多,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师兄认为,本科阶段学习基础学科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训练,无论是方法还是素养。毕竟大学给予的是教育(Education)而非训练(Training),前者塑造一个完整的个人,后者只是把自己做成一个符合规格的工具。

    当被问及职业规划的时候,师兄说,自己现在在一家投资银行从事金融建模和分析的工作,为证券衍生品的交易提供数学模型上的技术支持,很多时候和模型打交道,也算半个研究性质的工作。但不认为自己会在金融领域工作太久。师兄从博士毕业后花了一年多,依然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所以暂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自己不能耽于此状,会继续前行,担负起责任,为自己的家庭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师兄坦言,或许,在接触了更多的人之后,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想法。

    采访的最后,师兄说道:“这些都是我的真实经历和切身感受。我并不想为了‘传播正能量’而只呈现好的部分,我希望向大家呈现我的全貌,因为这也将是许多学弟学妹走入社会将要面临的境况。”希望师兄能再次找到自己的兴趣与志向所在,也期待着能够再次和师兄进行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