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个人简介:
陈昌明,男,辽宁生源,元培学院2003级本科生,大气科学方向。2007年就读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研究生二年级退学到百度工作,任高级产品设计师。后加入创业公司“融360”,现为“融360”产品总监。
访谈正文如下:
陈昌明师兄是我院2003级本科生。在当时,元培学院成立不久,这种自由选择方向的环境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而陈昌明师兄在对身边同学入学时的专业选择进行调查之后,却发现多数同学的专业都是家长帮忙选择的,自己的意见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选择时也并不了解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做什么的。高中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同学都是“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当进入了元培,可以自己选择专业,自己选择课程,自己选择老师的时候,很多人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要认真的来选择,并且要用自己的未来承担。这种冲力导致很多同学在当时都很迷茫。尽管经历了迷茫,但这种难得的历练也非常有助于成长。如师兄所说:“经历过这一次次的选择,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逐渐的成熟起来。当我们面临毕业的时候,我也明显的感觉到元培的同学们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来。”学会选择,这是在采访了众多师兄师姐后,大家普遍公认的从元培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除了在专业方向上的选择,师兄也在尝试和选择中构建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常规的学习之外,师兄也在社会活动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大一的时候加入校志愿者协会,后来主要是在元培的团学联里工作。师兄认为,这段经历非常宝贵,不仅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帮助师兄开始了解自己。这些经历让师兄发现自己并非是自己认为的腼腆、不善与人交往的人,对于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自己也完全可以胜任。发掘自己的潜力,重新认识自己,这也是大学生活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之前所采访过的师兄师姐不同,陈昌明师兄曾经在研究生阶段有过退学的经历。当被问及退学的原因时,师兄坦言,现在周围的同事都是做互联网产品经理,在这个行业里有非常多优秀的同学,但是很少有博士生。因为与在非常稳定的环境里做研究的老师们不同,互联网在高速的发展,在一个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才能最快的学到东西,才有机会高速的成长。当与周围的同事提及自己的经历的时候,多数同事,尤其是读过研究生的同学都很赞同师兄的做法。做出同样的选择的人也不止一个。所以,在做出选择之前,明确自己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决定了我们该怎么做事情。如果想做互联网,师兄建议要尽早实践;如果致力于做研究,那找一个优秀的导师,潜心研究自然就最好的选择。师兄也告诫师弟师妹,一定要有目标,要根据目标再去选择适合的道路,而不要去选择容易的路,更不要选择“随大流”。 想清楚了这一点,一切就都理所当然了。
很多同学困惑于自己的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也不清楚如何能够学以致用。在这个方面,陈昌明师兄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以参考。师兄坦言,相比于具体的知识来说,在校期间最受益的是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自己的专业其实和之后的职业没有太多的关系。上学时觉得自己的性格可能更适于做科研,但读了研究生之后突然意识到也许做科研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决定一定要到公司实习。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但平常很喜欢互联网,并且当时媒体开始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环境的美好描绘,于是就一直在留意机会,最终到了百度实习。由此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加之选择的金融互联网这个方向很不错,虽然当时还没有那么火热,但现在已经满大街都在讨论。师兄认为自己应该还会继续朝这个方向发展,继续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坚持下去。
采访的最后,陈昌明师兄也与师弟师妹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师兄提醒:“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想一想,最终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目标指可以衡量、评价的指标),什么才是最好的方式。这个东西真的是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真的很难。我指导过很多的实习生,当给实习生第一次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会主动的问我,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要做成什么样子才算好?对于这两个问题没有问题,自然也不可能想明白现在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了。建议大家养成一个习惯,无论什么事情,先问问上面的三个问题。”这是师兄在数年求学和工作途中所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