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基本情况简介:
杨滔,男,湖南生源,元培学院2002级本科生,法学方向。2006年参加北京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2007年进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读研究生,2009年毕业。2011年4月被安排至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担任党委委员、副乡长。
访谈正文如下:
杨滔师兄是我院2002级本科生,来自湖南。师兄通过文科高考进入元培计划实验班,第二年选择专业时,师兄选择了法学方向。回忆起在元培学习和生活的四年,师兄仍然认为,这是他最为丰富多彩的人生阶段。在这四年里,他结识了一批思想高尚、对学生关怀无微不至的元培的老师,结交了一批来自各个地方又分布在各个专业方向的同龄朋友,共同经历了很多事。“在他们的陪伴下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杨滔师兄感慨道,“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我至今还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和巨大动力。”
在元培的四年里,杨滔师兄参与了不少学生组织的工作,大二时当了一年的班长,大三时担任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大四时成为校学生会常代表。同学的信任和老师的指导使师兄能够逐步深入地接触学生工作,这不仅提高了他的视野和能力,对他研究生阶段在校团委做学生干部、留校从事学生工作,以至于到现在为止的职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6年本科毕业之后,杨滔师兄参加了北京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在这一年里,师兄先后在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和西藏自治区团委办公室借调服务了八个月和四个月。2007年,杨滔师兄回到学校,进入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读研究生。2009年,师兄提前一年毕业,留在校团委工作,并先后到心理学系和基建工程部轮岗。2011年4月,北京市选任八零后干部到乡镇任副处级职务,师兄报名参加后,被组织安排到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工作,目前担任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分管村镇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环境卫生、路政等工作。
回顾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师兄说,他觉得自己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有三个方面是作为重点考虑的。“这几个方面,也是我十多年来感受比较深的。当然我所想的不一定对,也肯定不是很全面,谨供参考。”师兄谦虚地说道。
第一点,多琢磨琢磨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这点很重要,是关于幸福的价值取向的。师兄说,在他的观念里,社会里的优质资源都是稀缺的,大家都在竞争,而每个人的家庭基础、个人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好的东西都争取到。这就有一个取和舍的问题。古代有人舍生取义,现在社会里有很多人舍家庭取金钱,有的人舍金钱而取精神富足,这是关于目标的;有的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有的人讲究节奏和策略,这是关于方式方法的。因为在学校以及毕业之后的一个阶段,我们的经验和阅历还不足,生活目标和方式想不清楚,很正常,但是得多琢磨一下,如果有机会就多试一下,这个事归根到底跟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有很大关系,多琢磨也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
第二点,要客观分析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一点很重要。发展的目标可以定得很高,志存高远从来都是一件好事。但是仰望星空的同时还得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去做,切记不能眼高手低。北大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和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大家面临各种各样好的机会。但不是每个机会都适合你的性格和能力,也不会存在哪个机会是唾手可得的。每个岗位都可以有上升的空间,都有得到认可的机会,看能不能沉下心去,从端茶倒水、拖地倒垃圾这种小事杂事干起,看能不能忍受得住委屈和挫折。
第三点,善于把握机会。机会稍纵即逝,一来要求得能发现它,没有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分析,机会来了都不知道,二来平时多积累的能力和资源,当机会来临时能尽量争取。
当问起从读大学到现在碰到的挫折时,杨滔师兄说道:“遇到重大的挫折还谈不上,在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下,一些发展过程中比较关键的节点都还算是有惊无险。深一点说,我倒觉得过去的经历里最大的困难和最大的敌人,就是我自己。”师兄说,他刚进北大的时候在北京举目无亲,家庭又经历了重大变故,一段时间里确实比较自闭、消沉,那时候可能在班主任李胜老师的工作日志上我是挂账的潜在问题学生(李老师也对他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关怀)。这种状态下,师兄经历了很多难受与挣扎,但最终还是逼迫自己走了出来。
师兄举了两个例子。在刚到团中央借调服务的时候,师兄每天五点起床出发到前门去,晚上能赶上末班地铁就很不错了,前一两个月就是搞卫生、端茶倒水、搞复印、送报纸、送文件、接电话,领导同事都很忙顾不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从学生的环境马上到了工作的环境,又没机会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真感觉到极限了,受不了了,回想起来很好玩。”回想起这段岁月,师兄不禁笑了起来,“于是我只能不断开导自己、说服自己,把小事干得热火朝天、妥妥帖帖的,慢慢地领导开始关注我,给我分配更重要的任务,最后服务期结束要离开的时候,部领导甚至史无前例地召开部全体会议欢送我。”
后来师兄来到基层工作,分管了实际利益最集中的领域,遇到一些无理可讲的难题、莫名其妙的埋怨和没法说出口的委屈。“一方面我年轻气盛情绪不小,另一方面,我又必须得使劲压着脾气,使劲去理解和接受,把心放宽。总之,工作和生活总是在各种矛盾中往前进行,性格也好,能力也好,不断跟自己做斗争,提高和改变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吧!”
采访感受:
杨滔师兄用他的讲述,向我们展示了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历程。同时,师兄也总结了他这些年来的成长感受,我想这一定能给作为师弟师妹的我们不少启发。
我们的采访很快便结束了,在采访的最后,杨滔师兄也不忘鼓励师弟师妹们,“其实我的经验也不是什么金科玉律,我自己也仍然在成长,但愿与师弟师妹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