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培地下室尝鲜:多功能阳光回廊空间
在9月26日中午,十余位元培新生在老师和地下室设计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仍在装修的35楼地下室,了解了地下室的设计雏形和建设进程。在混凝土和建筑材料环绕下,同学们依旧热情高涨,并纷纷表示对未来的元培地下室充满期待!
参观前的准备
在当天一点左右,学生代表们在35号楼一层大厅集合完毕。负责本次活动的老师和住宿辅导员为同学们分发安全头盔并提醒同学们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在经过一些简单介绍后,同学们开启了期待已久的“元培地下室体验之旅”。
同学们“整装待发”
多功能的阳光回廊空间设计
藉由空间与环境对话,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构筑一处拥有阳光、绿意与外界零距离的世外桃源。
“中央庭院空间”是元培地下室的设计主体,具有高度的多元化和多层性,能够充分结合空间结构位同学提供一个开放、交流、互动的“复式空间”。根据住宿制书院空间需求,以及结合35号楼地下空间的实际条件,中庭空间的核心设计——阳光回廊。
阳光回廊新增于建筑北侧、贯穿东西并纵跨负一、二层,该空间通过增建的两架钢楼梯相连接。以此核心向内部空间进行辐射性功能设计,构造出由内向外的有序三圈层空间。阳光回廊的最大亮点就是天然氧吧——绿植墙,装饰在整个北侧墙壁的鲜活绿植在阳光的倾洒下肆意生长,生机盎然,不仅提供了视觉盛宴,还能缓解师生的学习压力,营造一个轻松欢愉的空间氛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期待着那一墙绿色携来心中的慰藉与感动!
阳光回廊空间概念图
活动区——半活动区——静区的有序三圈层空间
以此阳光回廊为中心,地下两层的空间可以在平面上划分为三个圈层,由内到外分别是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区(蓝色A圈层)、供讨论展示的办活动区(红色B圈层)、安静自习的静区(黄色C圈层)。
A圈层为阳光回廊,其两端各两跨宽度内以钢结构增设架空层(即地下一层高度),连同地下二层原有空间共同构成35楼内公共空间的核心,承载主要的师生交流活动。
B圈层为地下一、二层与阳光长廊直接毗邻的房间,与长廊直接相连房间可开窗与回廊空间相通/可关闭窗与回廊空间分隔。该圈层可静可动,承载兼具公共性和私密性的群体和小组活动。
C圈层为其他所有房间,即与B圈层的房间隔中央走廊的房间。该圈层主要承载“静”态活动,即对私密性要求较高的自习室、琴房等空间。
图 3 负一层平面图(蓝色A圈层,红色B圈层,黄色C圈层)
为满足同学的汇报展示需求,在负一层会开辟一个小型的阶梯演讲厅,厅内设有随意散置的座椅,这将会成为汇报展示、演讲练习的绝佳场所,乒乓球室等休闲场所的“兼职”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在负二层建造了一个休闲咖啡厅,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不仅可以喝到手工咖啡,还可以亲自体验做咖啡、饮品的乐趣;健身房、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各类设施也将逐渐完善,其中健身房也增加了隔音设计,充分阻隔噪音,减少对他人活动的干扰。
探索书院地下室的元培师生
完成拆除工程的地下走廊
阶梯演讲厅概念图
器械健身区概念图
阳光回廊空间作为整个设计的核心点,它的设计理念就是展示空间的生命力、多功能性。跨层的阳光回廊,鲜活的绿植墙,地下两层空间通风、采光等优势条件以及地下室人工换气装置,都打造了更加健康的地下室环境;同时中庭空间将室外的生活引入进来,如散步、交谈等,使室内空间更加丰富和复杂起来;室外设计元素在室内的运用,如绿化植被、自然光线的引入和气流的调节,令师生置身其中既得到了室内空间带来的遮风避雨,又得以体会室外的放松开阔;最重要的是,设计以人为本,空间设计要求与学生各种行为活动紧密结合。如综合考虑展示、研讨、检索等学习活动和休闲、娱乐等生活行为,规划出动静结合、收放有序、丰富多彩、便捷舒适和亲切自然的空间,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产生的各种要求,这种集交流、休闲、娱乐、服务等多功能的“共享性”空间也使得空间本身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酝酿着元培精神文化。
35楼元培地下室的前期拆除工作已经完成,噪音问题也会逐渐得到改善,部分家具、建筑材料的选购也基本结束,选择的原则是安全环保、舒适方便。参观完35楼地下室之后,同学们来到俄文楼感受准备采购的用于35楼地下空间的新书桌,大家在两个品牌中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使用感受好的品牌。
感受新书桌
目前基础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的是地面工程,后续的天花工程和地面工程正在准备中。
元培地下室探索之旅到此结束,同学们怀着憧憬离开施工地,一个生机勃勃、高效舒适新书院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崭新的元培人的专属空间!
摄影:张嘉翔
编辑:蒋祖志 刘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