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9月起,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开始了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放在进一步强化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之上。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是元培学院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这项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元培学院英语课程改革的动因
大学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是不同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不得不以应试为目的。但进入大学以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多地成为与外界交流、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特别地,在北京大学这样的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目的的高校当中,很多学生今后都将出国深造或从事学术研究,这便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和思考的能力,使其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术发展和国际交流服务。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还能够成为他们了解欧美国家文化的窗口。
但是,北京大学一直以来所沿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为“传统大英教学模式”)却存在诸多弊端。首先,传统大英教学模式人为地将英语课程肢解为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诸多部分,使得学生的语言学习缺乏整体性,听说读写能力无法相互促进,英语能力也就很难提高。其次,在传统大英教学模式之下,每周仅安排2个学时,一学期仅能够完成12课的教学;加之大英课程要求的放松和其余专业课程的压力,很多学生课后几乎不会将时间投入到大英课程的学习上面。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仍然将大学英语教学等同于勾画重点、讲解难词难句和翻译文章,同时沿用中文思维进行英语教学,因而无法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正是由于在“质”和“量”两方面均不达标,传统大英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就很差,这反过来又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敷衍,形成恶性循环。
元培学院英语教学改革,正是试图打破传统大英教学模式的弊端,真正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2. 元培学院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 在入学之初,元培学院的新生就要参加单独的英语能力分级测试。按照测试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划分为免修、A级、B级和零基础4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培养模式。进入免修级别的同学(还需要通过免修考试),在进入大学时已经具备了很高的英语能力,因而他们的英语必修学分要求为0学分。进入A级的同学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他们只需修习4学分难度较大的课程即可,这4学分的课程会在一学期内结束。进入B级的同学英语水平一般,他们需要修习8学分难度适中的课程,在2个学期内完成;同时,B级的同学学习一学期(完成了4学分)以后,在考试中进入前50名的同学在第2学期升至A级,学习4学分的高级课程,其余同学继续留在B级学习剩余4学分的中级课程。零基础级别主要是照顾中学期间所学外语不是英语的那部分同学,他们则需要按照传统的大英模式完成8学分(4学期)的英语课程。实际上,由于“免修”和“零基础”两个级别的同学人数非常少,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被分到A级或B级。在这样的分级制度之下,学生所修习的课程数量和难度是在自己的实际的英语水平的基础之上确定的,因而能够尽可能地使得所学内容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效率。 A 级和B级的课程都分为“阅读”和“听力口语写作”2个部分,每周每个部分2学时,总共4学时。A级的阅读课程使用上海外语出版社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原版第3-5册作为教材,由该教材的编写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柯彦玢老师主讲。学习模式是每周6篇课文,课前学生先对文本进行预习,课上老师就课文在遣词造句、文意表达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重点难点进行指导,课后学生再利用大量时间结合教师参考书继续自学课文并利用教学网答疑;在下一次课开始时针对上次课的6篇文章进行小测(quiz),小测题目涉及词汇、句子和篇章,全英文作答,侧重训练学生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听力口语写作”课程则通过经典材料的聆听、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课上和课下)、课后的口语表达练习(录音形式)和学术写作指导来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这部分课程有美籍教师的参与,能够让学生感受纯正的英语。A班采取这样的大容量课程设置,是为了能够在1学期之内结束学习任务,达到公共英语教学“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效果。B级的阅读课程与A级类似,只是在课程容量相对较小,难度相对更低。由于有2学期的教学时间,因而安排了4本教材;至于在一学期以后升入A级的同学而言,他们学习的就是B级的前2本教材和A级的全部3本教材。B级的听说与写作课程全部由美籍教师讲授(从2015级开始改为中籍教师),采取更为丰富和活跃的课堂形式训练学生的基础听力和表达能力。 3. 元培学院英语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效 目前来看,2014级的同学已经全部完成了必修英语课程的学习,其中A级的同学是在大一上结束之后就完成了英语课程。进入大二之后,同学们就有更为充足的时间和经历去修习专业必修课程。“在大一一年内完成英语必修课程”其实使得学生的时间得到了更为科学、有效的利用。与传统大英教学模式相比,元培英语课程提高了难度和要求,更加注重实效,因此对同学们的帮助也是显著的。这一点在A级的同学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A级的同学普遍反映,在高强度的课程要求之下,他们每周都会投入大量时间(通常是6-7个小时)和精力在这门课程上,但是他们觉得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之后,他们表示自己的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应对专业课程上的英文材料时更加得心应手。而柯彦玢老师站在教员的角度,也充分肯定了这一课程的效果,她认为(A级班)至少有一半的同学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之后,达到了能够真正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水平;只有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学好这门语言,也才能够理解西方学者在其学术著作中的逻辑结构,这对于今后要从事学术科研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任何改革都要在尝试中不断前进,元培的英语课程改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的分级考试仍然是采用和高考类似的模式,而且全部为客观题,因此其结果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这就造成了在定位和分级过程中出现系统性偏差,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分到与其能力相适合的级别。如果在分级考试中增加一部分考察能力的主观题,将会使分级结果更为准确,但又会极大地增加批阅试卷的工作量。如何在二者中找到平衡,还需要继续探索。在师资方面,由于A级课程要求高,能够胜任其教学任务的教师数量不足,如果要扩大和深化改革,就急需培养新的教师。另一个问题是,A、B级的课程难度和要求差距偏大,从而导致很多B级同学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从结果来看,在B级班学习了2学期之后的同学在英语能力上和A级的同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通过优化B级课程的设置来缩小二者输出的差距,这也是一个需要在不断实践当中改进的问题。 总而言之,元培学院英语教学改革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在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当中,我们正一步步的向着既定的目标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