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 》 新闻

【学生论坛】大变革时代的全球治理——世界青年的视角和声音

学术简报

 

北京论坛(2016)

大变革时代的全球治理—世界青年的视角和声音(一)

2016年11月4日下午,北京论坛学生分论坛第一场研讨会“文化与文明”在俄文楼201教室举行。此次学生论坛共邀请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地区的50余位学生嘉宾参会,由元培学院的刘毅舟同学担任主持。

上半场会议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序幕,李强教授热情欢迎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参与到北京论坛中,并就当下全球治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元培学院的孙华副院长和学生论坛组委会主席曾莹也发表了开幕致辞。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的Samantha Yen,她发言的主题为通过发展与文化输出产生的中国软实力。软实力区别于硬实力,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Samantha指出中国应当抓住发展软实力的历史机遇,这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发展文化产业,转变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塑造中国和平、可信的国际形象,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来自芝加哥大学的李天娇同学就全球治理下非政府组织的展望与挑战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非政府组织将成为新时代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作为自治力量,最好地表达了公民社会的精神。非政府组织内部以协同合作取代了传统的官僚架构,这为全球治理中主权国家如何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平等磋商树立了样板。李天娇指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障碍,它是否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仍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第三位发言的同学是来自燕京学堂的徐杨。她的发言针对当下欧洲的危机:2015年数以百万计的来自中东国家的难民潮持续涌入欧洲,构成了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上最大的难民潮,难民危机也在经济和文化等层面成为欧洲国家当下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全球化背景下欧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与宗教极端分子的恐怖主义问题日益突出。她从欧洲的普遍老龄化问题等角度分析了欧洲伊斯兰化的原因与其导致的欧洲文明危机:经济危机、恐怖主义危机和难民危机,并在发言的最后提出了应对危机依托宗教对话和共同价值的非虚无主义解决路径。

在三位发言人进行主题报告后,学生嘉宾分为三组针对文化软实力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学生论坛第一场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北京论坛(2016)

大变革时代的全球治理—世界青年的视角和声音(二)

11月5日上午,北京论坛(2016)学生论坛第二场“全球政治”场在俄文楼201举行,三十余位学生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

首先,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Florence Cooke发表了题为“21世纪世界秩序中的中国角色:以中欧关系为着眼点,探讨进展、挑战和经济关系在未来国际治理中的重要性”的演讲。她通过对中欧贸易的数据分析,认为中欧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在全球问题也必将拥有进行更深入对话的可能性。英国脱欧等问题使得中欧合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则不仅仅关系到中欧双边的互惠合作,更对于全球政治、经济问题有重要影响。

第二位发表演讲的是来自燕京学堂的Yuliana Dementyeva ,她就中国模式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她认为中国模式具有实用主义、渐进主义、经验主义的特点,并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调适能力。在对中国模式特点的分析后,Yuliana也展示了学界对于中国模式是否可持续与可推广这一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

第三位发表演讲的是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Eric Schimidt。他发言的题目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权力东移是否真实存在。通过中国与美国硬实力、软实力、经济实力三个维度的对比,Eric提出美国的军备费用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军事实力上权力的东移并没有真实发生。在软实力领域也如此,虽然美国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争端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但美国式的价值观并未从根本上动摇,Eric幽默地指出诺贝尔和平奖甚至在奥巴马尚未入主白宫时就授予了他。在经济实力的对比分析中,他则提出中国作为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经济总量排名第二位不足为怪,国民生产总值也与美国具有较大的差距。从这三方面来看,在目前阶段权力东移还并未真实发生。

最后,所有参会嘉宾进行了以“中国在21世纪的角色”为主题的自由讨论。讨论涉及到了中国与印度两国的发展路径对比、不同国家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的方式等等,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观点交锋令参会者都颇有启发。

北京论坛(2016)

大变革时代的全球治理—世界青年的视角和声音(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