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 》 新闻

一二一三,一河一山 ——铭记南京大屠杀77周年系列活动

        2014年12月13日,时值南京大屠杀七十七周年暨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由元培学院2011级和2013级党支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举办的“一二一三,一河一山”铭记南京大屠杀77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校园内逐一开展。

主题讲座《蒋介石与国民党》

        上午9时,主题讲座《蒋介石与国民党》在二教107室举行。活动邀请到了历史学系王奇生教授主讲,元培学院党委副书记丁夕友老师出席了讲座。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在讲座开始之前,主持人雷渌瑨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面对稍有难度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答对的同学们都获得了一本王教授亲笔签名的《革命与反革命》,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知识竞赛结束后,主持人请出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王奇生教授和嘉宾丁夕友老师,全体老师和同学起立,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随后,讲座正式开始。作为中华民国史和国民党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王老师首先分析了蒋介石与抗战的关系,并将蒋介石与多位历史人物相比较,强调了在一个政治没有上轨道的国家里面,最高领袖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接着,王老师从蒋介石日记分析了蒋介石的个性特质,进而讨论了蒋介石的施政特点。王老师认为,蒋早年灰暗的成长环境使其对人缺乏基本的信赖,因而“好使部下对立”以相互制衡。同时,由于其自视甚高,常认为“党国无人”而实行独裁,即使是小事也要亲力亲为。国民党政府虽然从西方引入了民主制度,建立了立法机关,却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而且国民党党政分开,军队也并不服从党的领导,导致名为党治,实为人治。相比之下,共产党内部领导集团经常进行讨论,凝结集体智慧;同时实现了党指挥枪,提高了军队的积极性和政治觉悟,因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讲座过程中,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王老师为大家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使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丁夕友老师针对这次讲座进行了简短有力的发言,指出纪念的目的是不忘,是同身感受那段历史,强调了作为一个北大人应有的情怀和肩负的责任。丁老师还代表主办方向王老师送上了一份精美的礼品——南京雨花石和元小组同学的书法,感谢他为这次活动付出的努力。王老师还和丁老师以及书法的创作者亲切合影。
       讲座结束了,但同学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得以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从更广的历史视野认识南京大屠杀,进一步了解了国民党的内部结构,认识了国共两党成败的原因,从而对当下的处境和选择有更清醒的认识,真正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三角地追思活动

        上午10点至下午14点,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7周年纪念室外活动在三角地附近展开。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对历史的追忆。场地上树立起四张展板,以四个篇章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南京大屠杀的始末。同学们通过参与对南京大屠杀的知识问答获得纪念明信片,并选择邮寄日期。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对未来的祈福。同学们在便利贴上写下了对历史的感受和对未来和平生活的祈愿。
       这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度很高。它使我们悼念死难者,警醒和教育年轻人要铭记、学习和传承历史,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

“拉贝日记的南京记忆”观影讨论活动

        三角地追思活动结束后,下午14时,“拉贝日记的南京记忆”观影讨论活动在理五267室举办。
        活动的开始,主持人雷渌瑨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主办方以及活动的主讲人——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臧运祜教授。
       接着,电影《拉贝日记》放映开始。整个播放过程中,除了少数迟来的同学轻轻推门走进教室之外,整间教室鸦雀无声。尽管参与观影的人数几乎超出了教室的承载能力,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场上沉重而肃穆的气氛。观影过程中,许多人默默地流着眼泪,为死难者进行着哀悼。
       影片放映结束后,臧运祜教授对电影进行了简要的点评并且对公祭日设立的意义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臧教授提醒大家,电影和历史毕竟有着一定的差别,仅仅从拉贝的角度来反应南京大屠杀也不一定全面,而且日军占领南京的八年内销毁了所有能够销毁的证据,因此对南京大屠杀的真实面目依然有待研究。然而,77年后,这个迟来的公祭日依然有着相当大的意义。首先,历史不能被忘记,南京大屠杀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耻辱,知耻而后勇,以往所有的苦难都是我们今天前进的动力。其次,和平不能被忘记,以牙还牙永远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应当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最后,人权不应当被抛弃,生命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权利,通过设立公祭日,我们应当更加懂得对生命的珍惜。
       接着,臧教授与参加活动者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讨论活动中,有来自台湾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了独到的问题,臧教授给出了细心的讲解;有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讲述了自己对南京大屠杀认识的变化;还有一些社会热心人士向臧老师提出了自己内心的疑惑。臧老师还向大家推荐了《屠城血证》这部电影,认为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
       最后,为表感谢,主持人代表活动方向臧运祜教授送出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宣告这次活动的圆满结束。


        公祭日虽然只有这一天,但每一个和平的日子都是过去的苦难换来的。就像臧教授在活动中说的那样,“和平是需要维护的,没有自己的实力,也就无法维护自身的和平”。我们渴望和平,就应当铭记国耻,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们无法改变已定的历史,只能用坚定的记忆来祭奠,来告慰那些至今仍盘旋在南京城上空的亡灵。然而,重提并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希望能理性地看待历史,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过往的阴霾中,觅到希望与光明。
       愿历史不被遗忘,愿悲剧不再上演,愿历经浩劫77周年之后的南京城一切安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