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 》 新闻

关于元培学院下一步工作的几点想法

(根据鄂维南院士5月9日在元培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首先我得跟大家说句实话,我一直是一个做学问的人。这么大的世面很少见。关于教育也没有什么高见,但是也不能说一点经验都没有。我在普林斯顿大学负责过多年应用数学第二学位。有点象北大经济学院的第二学位。不一样的是我作为负责人,需要跟每一个学生讨论他(她)的教学计划,听取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汇报。这让我接触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许多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北大,我也和同事们一起组织了一个本科生应用数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计划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谈到元培学院,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它的基本任务。第一,元培学院要提供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第二,希望通过元培学院来探索出一套中国模式的博雅教育体系。元培学院还有其他一些任务:比如元培学院应该建设成一个住宿学院;元培学院也担负着建设交叉学科新专业的任务;元培学院是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等。但元培学院最基本任务的还是前面两点。

大学教育有两个基本模式。第一个模式是专业教育。商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等一般采用这种模式。这些学院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象律师、医生等等。第二种模式就是博雅教育,或者说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英文是liberal art education。这种模式强调的是从基本面出发,培养能力比较全面的人才。

那么北大为什么要走博雅教育这条路?

前几天习主席说过,北大不能成为第二个哈佛。我想加一句,北大也不能成为第二个清华。这句话既有开玩笑的成分,也有实在的一面。在我们的印象里,北大和清华应该是两所风格截然不同的学校。清华是典型的工科学校,它要走专业教育之路。而人们脑中的北大是文理科学校、学生的学习计划相对比较自由一些的学校。可是现在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每年北大和清华为了招生争得不可开交。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北大和清华的教育模式太相似了。这一方面是清华越来越像北大, 但更主要的是北大越来越像清华,因为我们几乎所有的教育都采取了专业教育的方式。而北大本身的优势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我上任之前提出过一个建议:元培学院应该和光华管理学院切割。原因很简单,元培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博雅教育的理念, 而管理学院属于专业教育的范畴。当然,也许我们把管理学院拿出来举例子不太公道,因为即使是其他的学院,包括我所在的数学科学学院,也是采取了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与博雅教育相差甚远。不仅仅是北大,全国都一样。

当然,中国近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基本上采取的是专业教育的模式,这其中是有历史原因的。设想我们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整个国家急需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多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最快的速度培养专业人才。解放之后,由于同样的原因,国家进行了院系调整,在学院路附近办起了八所专业化的学校,比如北京钢铁学院、邮电学院、石油学院等等。当时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整个国家确实太缺乏人才了。而专业教育正是最有效、最快速地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

但是多年来,不仅仅是专业学校采取这种模式,就连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也采取了这样的方式。这样做带来的效果是十分明星的。效果之一,就是人们普遍对中国学生有了一种sterotypical的印象,认为中国学生很认真、敬业、刻苦,课上得很好,考试考得很好,如果给他们一个具体的任务,他们可以完成得很好;但是中国学生缺乏主动积极性,缺乏动力,缺乏后劲,也缺乏创造力。这是国外许多人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认识。

第二,我们形成了一套非理性的教育体系。它体现在规定得死,分得细。举个例子,数学学院就有五个系、五个专业,每个系都有它各自的教学计划。本科学生二年级的时候,他们还没上几门课,就要分到各自的系里去。这种情况,在北大并不少见。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因此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大学四年里的,它的影响是终生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多为技术型人才,难有开拓型的人才。所以说,在这样的模式下,出现所谓的“钱学森之问”所指出的困境,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再一个就是素质教育形式化,走过场。我们现在有没有素质教育?我们有。我们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学科至少选两分。这类两学分的课程也应运而生。但这些课程的设置没有经过认真、系统的思考,往往水分很大,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政治课。政治课本来应该是我们通识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国情、励志、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没有被充分利用。不仅仅没有被充分利用,而且学生普遍对政治课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学生变得很cynicalcynical这个词我还不知道怎么翻译成中文,可以说是缺乏理想,缺乏奉献精神。如果北大的学生,全中国最杰出的精英,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变得这样cynical,我们这个国家的前途在什么地方?

最严重的后果是我们整个文化的传承受到阻碍。可能很多人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觉得我们的文化传承得很好,我们还是有很多很好的文学家、艺术家、等等。他们在国外也很受欢迎。但从国际社会、世界文明的整个框架来看,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仍然面临很大的困境。我们知道,整个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东方文明被西方文明压迫、侵略的历史。在这个战场上,东方文明可以说是处在一个非常弱势的地位。一百年前,更是到了被全盘否定的地步!国际社会的所有的游戏规则,所有的法律制度,甚至于价值观,都是由西方文明来主导的。再加上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运动,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进行了一次非常残酷的洗劫。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事情呢?这也是对我们的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所导致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文化不代表一种先进的文化,没有国际地位,即使是我们的国家经济发展了,在很多人眼里其实也就是个暴发户。我们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非常局限的。

回到我前面提到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给学生提供专业选择的空间,一个是怎样做好中国式的博雅教育。我想具体地谈一谈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元培学院目前已经给大家提供了专业选择的自由。But students are doing this at their own cost. 比方说如果你第一年学的是物理。然后你觉得你这个人不适合学物理,你要学数学。那么你唯一的出路恐怕就是得学五年了,因为你要学完所有数学学院要求的课。数学学院的课是排得很满的,不是说压缩压缩就能学完的。甚至你如果第一年没有专心致志地学数学的话,你都很可能有掉队、再也跟不上的危险。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并没有真正给学生提供专业选择的空间,使他们能做第二次选择,而不至于影响整个学业,不至于说一定要五年才能毕业。

我首先要谈一谈选择的重要性。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一个人一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基础。我们现在大部分同学一进大学就定好了学哪个专业。甚至于说有些人为了上北大,就报一个分数要求比较低的专业,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因为你的专业是关系到你一辈子职业的事情。你想一想,选择一个你非常喜欢的职业,和选择一个你不得不做的职业,这个区别是非常之大的。也只有选择了你真正喜欢的职业,那么你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你才能谈得上有创造性,你才能谈得上做贡献。你如果是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那么你每天上班就没劲。所以说有选择专业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大家要重视这一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权利。 

怎么样真正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我这里给大家一组数据,就是北大和普林斯顿大学教学计划的比较。北大是在中国的高等院校里学分要求、课时要求比较低的学校。从这一点上讲,北大做得不错,比较开明。基本上是140个学分左右,如果按每门课3个学分来算的话,也就是说大概是48门课,平均一学期是6门课。普林斯顿大学是31门课,换句话说就是93个学分。而且普林斯顿大学有个规则,就是本专业课程不能超过12门。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也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相比较而言北大数学系的专业课大概是24门。所以这个差异是非常之大的。我们专业课要求是国外大学的2倍,我们的课时要求至少是1.5倍。我讲这个例子,不是说要换成普林斯顿大学那个体系,而是告诉大家这里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具体的教学计划等一些细节现在讲有些不大合适。但总的来说,学分的要求要降下来,必修课的要求要降下来,专业课的要求要降下来,这是最基本的。

有了这些空间之后,我们还需要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不然他就会被北大极其庞大的课程体系所淹没。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才是你最感兴趣的?第二:什么才是你最擅长的?第三:什么才是未来对你最有前途的?所有元培的学生都要非常认真地去思考这三个问题。

具体说来,我们要采取几个办法。第一是入学前的培训。我们在暑假,在新生到校报到之前就要给他们一些培训。要把这种理念贯彻下去,逼他们去思考这些问题。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做好新生讨论班。通过新生讨论班给学生介绍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前景,各领域都有一些什么最新的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做选择,而不是盲目地选择。第三就是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问题,导师可以提供帮助。这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如果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也请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

怎么样保证在新的教学计划下面,元培学生的前途不受负面影响?比如数学方向的同学,本来要上24门课,现在上17门课就够了。那是不是会影响他们的前途?

学生的前途无非是个方面:

1.出国。我相信这样的教学计划在国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就业。我相信新的教学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就业水平不会变差;

3.真正触动比较大的,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是保研。保研是中国特色的。怎样能够把保研这件事做好,不至于让我们的学生吃亏,这也正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这当然有赖于研究生院和各院系的支持。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你有选择的权利,你就要为选择付出代价。一个最基本的代价就是,你得自己动脑子思考你自己的学习计划。你不能只按现成的教学计划走。你如果到选课的时候才开始想,肯定来不及。第二点,元培的学生现在已经体会到了:同宿舍的学生他们学的专业不同。哪里有值得去的讨论班,哪里有一些好的讲座,这些信息你需要自己去找。同宿舍的同学不会告诉你。甚至于你有可能和相关院系的同学之间有些隔阂。他们的学习计划和你的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个界限是自然存在的。怎么面对这些问题呢?首先是自己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觉得自己是外来的,是孤魂野鬼。其次,从元培学院的角度讲,我们要为元培学院的学生提供一个community。学数学的有自己的community。学物理的也要有自己的community。最关键的是,你本人必须对你的学习计划有信心。只要你自己有信心了,即使就你一个人,你也不会在乎。

第二个大问题是博雅教育。这是许多西方国家文理学院比较通行的模式,尤其是美英两国。但应该注意到,西方的博雅教育模式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才形成现在这样相对稳定的体系。我们要做好博雅教育体系,就要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元培学院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我这里要说,元培学院要培养一流的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等。但元培学院最重要的目标是要培养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中国公民。元培学院的许多学生将来要出国,甚至要在别的国家定居,但在元培学院的这四年,我们要把你们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大家可能觉得我在这里唱高调,说好话,在领导面前挣表现。一点都不是这样。首先,如果你问一问普林斯顿,哈佛的校长们:你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他们肯定会说,要培养出色的美国公民。其次我想强调一下“中国公民”中的“中国”两个字有特殊的含义。这就是之前提到的,中国代表的是东方文明。在一个几乎是由西方文明价值观统治着的现代社会中,东方文明的价值体系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这是一个几百年来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会落到其他东方国家身上。只会落到我们身上。如果我们不去探索这个问题,那么世界只会停留在由西方文明统治的一元化社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真可谓是博大精深。它曾经代表着世界上最进步、最理性的文化体系。尽管从近代以来,它一直处在弱势。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和国力的增长,给了我们复兴中华文明的底气。而我们的学生正是这种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新国民精神的承载体。我们的学生将来如果走出去了,他们不仅仅是到国外去学习知识,他们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东方文明。而这种文化是可以对国际社会作贡献的。

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国际社会?这是一个纠结了很多年的问题。我这里只提一句。这一句远远不代表所有的内涵。这就是:既要有传统的中国文化所体现出的厚道,又要有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创新精神。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确是很厚道的。你看宋朝的时候我们的国力那么强大,我们的科学技术那么发达,但我们没有打别人反而是别人打我们。如果我们像有些国家那样,把我们的国力运用到军事上,那肯定就不是这个局面了。明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到了北非。如果换成某些西方国家,那就会沿途搞殖民化,半个世界都被殖民了。我们有实力那样做,但是没有那样做。所以说中国文化真是很厚道的。当然儒家文化里这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导,这种安于现状的文化,虽然对社会的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影响到了我们创新精神的发挥。在现代社会里你如果缺乏创新的话,你是没有生存力的。所以说怎样才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创新精神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是把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每一个来元培的学生都是非常有才能的学生,都是同辈人里的佼佼者。每一个有才能的人都会有求名求利的欲望。这一点是没有必要回避的。这也不是什么错。但是我们应该把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有句话说: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记住这句话。你应该尽量避免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不能因为眼前的一些利益,就做一些损害社会、损害长久利益的事。这么说可能有点大、有点空。这里我可以举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就是GoogleAmerica Online的例子。

Google大家肯定都听说过。Google这个公司,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成为超级大公司。它是基于一个很简单的网页搜索排序的想法。你在网上敲进几个关键词,例如“北京大学”,你就会得到你所查询的东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人在输入“北京大学”这个关键词的时候,其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想搜索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可是得到的结果居然还比较符合大家的要求,以至于我们现在对这样的事情习以为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Larry PageSergey Brin发现了他们的算法之后,他们知道这里有很大的商机。最简单的想法应该是收费:输进一个关键词,交上费,就把结果打给你。但他们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们很早就认识到,那样做会阻碍互联网的发展。而他们自己的利益是和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互联网发展了,每个人都来用互联网,那么他们自己的利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事实上,互联网不收费对互联网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相比较而言,American Online就是一个靠收费,然后提供你上网的服务公司。你每个月交费,他就提供上网服务。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这也曾经是很有名的公司。现在大家都听不到了,是因为它穷途末路,被人家买掉了。Google的做法,是一种非常大气,非常自信的做法。America Online是另外一套做法。所以说我刚才的话不是空话,是有实际意义的。

具体到每一个人,我们希望元培能够帮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潜力挖掘出来,让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这是有前提的。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个前提,就是做一个好的公民,做一个优秀的公民。希特勒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的那些才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们要在正确的前提下,使每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下面讲一讲关于教学理念的一些想法。衡量你的学业是不是成功,不在于你学到多少,而在于你如何面对你没有学过的。我们现在的教学计划,大有一副你上了这些课以后,一辈子的基础都已经打好了、不用再学了的态势。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导。人是要学一辈子的。如何培养大家面对你没有学过的东西,这才是更重要的。

具体说来,学习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上课和老师指导下的学习。第二个是自己读懂一本书,学会一门课。这些是大家比较习惯的。最困难的是你怎么样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到你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因为你要解决的问题不见得就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需要你自己去搜索,去寻找。

第二点就是能力的培养。刚才高松校长讲了很多了,我就不再讲了。

第三点是多方位的学习方式。我们强调的不仅仅是上课,自学,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比方说,老师指导下的科研,同学们之间相互的学习,等等。我觉得我在大学里跟其他同学学到的东西,可能比跟老师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跟老师学到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但是怎样去想问题、看问题,更多的是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的。这一点我希望大家要重视。元培学院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鼓励大家相互之间的学习。

再一个是国际交流。刚才有一个学生在后面转了一下,现在不见了。他是我在北大数学学院带的一个本科生。今年他在普林斯顿呆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对他来说影响非常大。正好今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program是他感兴趣的。他跟这一行里最好的老师和学生做了三个月的密切交流,真正地开拓了眼界。这样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北大的学生,在中国可以算是最牛的学生,见的世面也最多。但是在国际舞台上就不见得是这样了。所以元培学院的学生一定要走出去。元培学院下一步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把国际交流制度化,系统化,要鼓励大家利用这个机会。

下面谈一谈怎样建立中国式博雅教育的教育体系。这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素质、通识教育;一部分是专业教育和科研。先讲一讲专业教育和科研。在博雅教育的框架下,专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将来就业选择做准备,更重要的是培养你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的能力。你学的可能是数学,但你将来可能会去做物理、化学或其他的东西。但你仍然需要选择一个领域,然后集中精力在这个领域。不仅是学习,还要做科研。不仅仅是focus,而且还要excel。在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在第三年就要做一个junior paper,就是读文献、写报告。第四年,就必须要交一个非常认真的毕业论文。我们搞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但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什么都知道一点,但都不很深入这样的一种人。这是绝对错误的、失败的。我们要的学生是能够focus,而且excel的学生。

更困难的是素质教育。这分三部分。一部分是政治、人文、社科;一部分是自然科学、数学和计算机;还有一部分是外语等。外语就不多谈了。自然科学、数学和计算机,学理科的同学都知道这个很重要。对学文科的同学们来说,自然科学的基础和数学的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强调这些不是因为我是学数学的,而是说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思维对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大家可以去看看普林斯顿的本科教学手册,翻到经济系那一部分,其中有一块是针对将来要报研究生的学生。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学好数学。不仅仅是经济学,人文、社科、尤其是社会学、政治学等,其研究方法跟自然科学的方法越来越靠近,也要讲模型、量化、数据。事实上任何一门学问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必须量化,而不仅仅是概点性的、定性的。我们现在人文、社科的学生也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但似乎缺陷在于和专业内容结合得不太好。

最主要的问题是怎样做好政治、人文、社科课。在谈具体的课程之前,我觉得我们必须先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看看西方国家的例子,哈佛怎么做的,芝加哥怎么做的,等等,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通识教育体系的核心是西方文明:西方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一段时间前,斯坦福大学在他们的通识课程里面加了一些孔子、孟子等,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实只加了很少一部分,大部分仍是西方的东西。所以西方的教育体系在维护西方文明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我们显然不能照抄这些。当然我们更不能一味地排斥。但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我们的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什么内容?我这里提三点,是初步的想法。第一个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以血和泪写出来的历史。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三民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经过了很多代人,许多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流血牺牲换来的。最终在共产党领导下,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前面的这些会失败,为什么现在这条路就能够成功呢?这里肯定是有深刻原因的。看到了这一点,学生们就会有动力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含义。

第二点,我们的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它面临那些问题?有什么优势?有那些经验?包括我们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面临的一些困难。这些问题的根源在那里?应该怎样去处理?我们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是有其深刻含义的。每个学生都需要认真去体会,因为正是靠着它,才使我们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第三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前面已经提到了不少,就不再多说。

只有在对这些问题有了基本共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经得住考验的中国式的博雅教育体系。在这些基础上,我们再来设计我们的人文、社科和政治课。只有到了这一步,让同学们都认可了这些,我们政治课的氛围才能真正改变。

我这里说的其实都是空话。要把它变成现实,需要学校的支持,在座的各位领导的支持,各个院系的支持,尤其是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这不会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昨天说院长这个位置是最好的位置。但同时我也知道这也是一个最不好的位置,一个上刀山下火海的位置。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元培学院四年的学习过程,是一个struggle的过程,是一个跌、爬、滚、打的过程。如果在元培的四年,你轻轻松松地就过来了,那说明你没有challenge yourself,没有把自己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元培学院的每个同学,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你来到元培学院,你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你也面临更多的挑战。

这些是我一点简单的,粗糙的,不成熟的想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TOP